注:本站只负责刊登,文章内容、观点、立场与本站无关!
·综述·
国际高智商圈发展史及中国高智商圈的发展困境
余天曦1
【摘要】大多数人对于高智商圈的认识停留在门萨,但实际上自从1946年门萨成立后,高智商圈一直发展至今,只是因为其受众面小,符合标准的人数少,无信用背书导致大众对它一直很陌生。本文就世界高智商圈发展历史,笔者对国内外出题人的评价,国内高智商圈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智商;高量程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IQ groups and the dilemma of Chinese IQ groups
Tianxi Yu1
【Abstract】Mos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high IQ individuals remains in Mensa, but in f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ensa in 1946, the high IQ groups has been developing so far, only because its small audience, high standard, and no credit endorsement, so the public has always been very unfamiliar with i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high IQ groups, the author's thinking of high range test’ authors and the domestic high IQ groups.
【keywords】intelligence quotient;high range test
智商即从几种不同标准化测试中得出的分数,旨在评估智力。“智商”最开始由德国心理学家William Stern于1912年提出,用来作为对儿童智力进行评分的方法。Lewis Terman接受了这种计分方式,将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商表示为智力分数,也就是比率智商,这也是他为Binet - Simon测试和第一版Stanford - Binet测试做量表的计分方式[1]。
现代智商测试的计分方式主要使用的是离差智商,由David Wechsler在韦氏智力测试中首次提出。离差智商以某一年龄段内全体人的智力得分为正态分布,以该年龄段的平均智商设为100,以标准差单位算出个体在智力测试中的标准分数。
高智商圈(以下简称为智圈)即智商达到某一标准后才可进入的圈子,测试形式主要以高量程测试为主,限时测试为辅。1994年,Paul Cooijmans开始设计区分度很高的测试,他称之为A-1,A-2等,这是高量程智力测试的前身。1997年秋Paul成立了Gila Society(99.9%),直到今天也依旧活跃[2]。近些年,国内外在智圈上发展迅猛,智商测试也变的更加严谨与多元化,并且在笔者看来智圈目前还远未到发展瓶颈,依旧有较高的上升空间。本综述将结合智圈世界史与国内现状进行分析,来让读者对智圈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并启迪中国智圈的探索道路。
1.智圈发展史
1.1高智商协会发展史
1946年Roland Berrill和Dr.Lance Ware想为聪明的人创造协会,因此门萨于那一年诞生了。1960年秋,门萨在美国设立了一个分支机构,随后迅速发展。但因为Roalnd认为除了官网以外不需要任何规矩约束,导致英国门萨和其他国家的门萨无组织性,之后几乎所有的事务都通过英国门萨处理。1963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批准了关于构建国际门萨的政策,1964年6月规定了8名高级职员,还为每个国家的门萨提供一名代表,从此门萨才在真正意义上算是国际性高智商协会[3]。
2001年1月1日,world Intelligence Network(WIN)由Dr.Evangelos Katsioulis成立,始创协会是CIVIQ、HELLIQ和OlYMPIQ[4]。2004年3月GIGA Society成为WIN的第五个协会,截止到目前总共有65个协会加入WIN,它们都是各个国家最知名的协会。从门萨到WIN可以说是独裁企业到联盟企业的转型,WIN之后并无突出代表。
1.2高量程测试发展史
自Paul Cooijmans在1994年开始设计题目之后,他于1995年在《Mensa International Journal》上投稿他的处女作:Test For Genius (TFG)[5]。1998年,Paul用他得到的旧的DOS计算机创建了现在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测试:Cooijmans Intelligence Test(CIT),这套和TFG,Nemesis Test发表在芬兰门萨杂志上。这段时期,Paul认识了Robert Jonasson,后来改名为Robert Lato。Robert在Paul的题目”Space,Time and Hyperspace”启发下,创造了极高知名度的测试:Logima Strictica 36,这套题目于1999年4月和6月分别发表在Thoth,Glia Society杂志和One-in-A-THousand Society杂志
2.国内外作者评价
因为智圈题目的非公开性与不可讨论性,无前人对智圈题目进行总结,笔者斗胆写下自己的看法。这里主要是针对当下依旧有较高认可度,作者也依旧批改的测试进行评价。
作者 | 代表测试 | 笔者评价 |
Paul Cooijmans | Test For Genius Cooijmans Intelligence Test - Form 3E Nemesis Test | 高量程鼻祖,简单题及中档题奠基人,逻辑堆叠开拓者。 |
Robert Lato | Logima Strictica 36 Logicaus Strictimanus 24 | Paul图形题进化版,现代图形高量程祖师爷,难题还是有堆叠的弊端,LS24多解严重。 |
Jonathan Wai | Strict Logic Sequences Examination Strict Logic Sequences Examination - Form Ⅱ Strict Logic Sequences Examination 48 | 现代高量程功臣,完善了简单题及中档题的逻辑,难题依旧毫无亮点,并且多解问题较多。 |
Ivan Ivec | Numerus LSHR World Intelligence Championship 2014 Free Fall | 融入了数学与文化的思考,使题目内容更丰富,但难题方面还是欠缺,较主观,多解严重。 |
Jason Betts | The World Intelligence Test Lux25 Mathema Asterix | 题目主要以文字表示,融入了更多对文化、宗教,数学,物理的思考,其题目更具知识色彩,有多解。 |
Zoran Bijač | Challenger Explorer Starter | 现代数字高量程代表人,弥补了难题的空缺,其题目在各个难度上都摆脱了逻辑堆叠的诟病,非常有特色。可惜因为题目免费导致认可度不高。 |
Mislav Predavec | Algebrica Esoterica | 靠前人起家的投机主义,小幅优化了前人的题目。 |
表1.国外主要作者的题目及个人评价
作者 | 代表测试 | 笔者评价 |
陈文锦 | 30分钟数字卷 30分钟图形卷 会员专用极限IQ测试-数字GEM 会员专用极限IQ测试-图形GEP 会员专用极限IQ测试-文字GEW | 抄袭小能手,还没抄到精髓,多解严重;圈钱狂魔,因为来得早就成为最大的资本家。 |
明 | The Basic Logic-Ⅰ The Basic Logic-Ⅱ | 看得出来作者想创新,Ⅰ里面有几题出的可圈可点,但其他的出的都很失败,Ⅱ从头到尾都很失败,画虎不成反成犬。 |
王炜杰 | Numerical Sense Test NST2 Numeric Logica 40 SL-30 | 中国高量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题目创新性较强,难度结构完整,具有深刻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也算得上好题。 |
LIWEI | Logic Assessment-Numerical Logic Assessment-Spatial LPR ALTE NLP30 | 图形题算是前人的浓缩版,中规中矩。数字题将前人的长数列进行精简,但忽略了严谨性,有不少作者也承认的多解,不过都算对。 |
伍美恒 | Death Numbers CAT CAT-Ⅱ World Numeric Inspiration Test | 全能型出题达人,不仅将前人的题目进行大幅提升,还创造了思想及其超前的高难度题目,可以说是毫无破绽,作为中国出题人代表毫不过分。 |
李俊龙 | Dragon Ball Test Silent Numbers Silent Spatial 40 | SN和SS40创新力度很大,为新的思想打开了大门。 |
苏文津 | Logic Inspiration Of Numbers | 前中国智商第一人,题目相当于进化版的SLSE2,也是第一套用来表白的题目,难点还是和先人一样,无太大创新。 |
乔汉生 | TSL1 TSL2 TNL1 | 图形题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整体而言题型趣味性较足。数字题较中规中矩。 |
表2.国内主要作者的题目及个人评价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国内的题目相对国外的题目质量要更高,虽然高量程的起源是外国,但他们最后并没有将高量程发挥到一定水平,即使是现在的国外知名测试,也是通过大量计算和逻辑堆叠来增加难度,并且笔者观察到,目前国外新兴的题目多以文字为主,内容多以知识为主题。
而国内目前还是以非知识性的题目为主,虽然还是通过数字和图形的题目进行智力测试,但题目内容却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将数字与图形能代表的深意发挥到一个较高水平。
3.中国智圈的发展弊端及上升空间
3.1国内外智圈的差异
前文说到的有关国内外高量程内容的差异实际上也是会员年龄与学历结构差异的体现。外国偏知识性的风格可以理解为两点:1.外国对数字与图形的想象力到达瓶颈,2.外国智圈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高。国内偏观察想象的风格可理解为中国智圈会员年龄偏低,学历偏低。
以上分析均非空穴来风,笔者仔细查过World Genius Directory[6],Esoteriq Society[7]和中国智圈网[8]上面的会员,以下是智商超过190的年龄与学历。
姓名 | 智商(sd15) | 生日 | 国籍 | 就读/毕业院校 | 学历/职称 |
Evangelos Katsioulis | 198 | 1976 | 希腊 | 伦敦帝国学院 | 博士 |
Heinrich Siemens | 195 | 1964 | 德国 | 波恩大学 | 助教 |
Rick Rosner | 192 | 1960 | 美国 | ||
Mislav Predavac | 192 | 1967 | 克罗地亚 | 萨格勒布大学 | 教授 |
Christopher Harding | 191 | 1944 | 澳大利亚 | 孟买大学 | 博士 |
Kenneth Ferrell | 190 | 美国 | 博士 | ||
Dany Provost | 190 | 1964 | 加拿大 | 教授 | |
Tianxi Yu | 190 | 1999 | 中国 | 本科 | |
Mahir Wu | 190 | 1998 | 中国 | 上海师范大学 | 本科 |
WenChin Sui | 190 | 1996 | 中国 | 南京大学 | 硕士 |
Marios Prodromou | 190 | 塞浦路斯 | |||
Dong Khac Cuong | 190 | 越南 | |||
Matthew Scillitani | 190 | 1996 | 美国 |
表3.智商超过190的会员的年龄、国籍及学校
由表3可知,在智商超过190的人群中,平均年龄是43.6岁,其中中国人平均年龄为22.3岁,外国人平均年龄是52.7岁,并且已知的外国人学历均在博士以上,学校多为所在国家最顶尖的学校。除他们之外,国际上高知名度的出题人学历也非常高:Ivan Ivec是克罗地亚数学教授,Jonathan Wai有范德堡大学的理学硕士与心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的文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硕士学位,克莱蒙特麦克纳学院的文学与心理学学士学位,还是杜克大学的教授与研究员,Jason Betts是澳大利亚博士,拥有十几个学位等等。
以上可以看出,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智商高的人学历往往不低,但是仔细观察中国那些智商超过170的人,大多数为二三本与专科,一本以上都十分罕见,这里笔者就不一一列举。
学校/智商等级 | 3星 | 4星 | 5星 | 6星 | 7星 | 8星 | 9星 |
清北及同等级海外院校 | 5(8.3%) | 2(3.3%) | 3(6%) | 0(0%) | 0(0%) | 0(0%) | 0(0%) |
985及同等级海外院校 | 16(26.7%) | 15(25%) | 11(22%) | 6(25%) | 1(50%) | 0(0%) | 1(100%) |
211及同等级海外院校 | 30(50%) | 27(45%) | 24(48%) | 14(58.3%) | 1(50%) | 1(33.3%) | 1(100%) |
样本数 | 60 | 60 | 50 | 24 | 2 | 3 | 1 |
表4.部分胜寒[9]会员的星级与院校等级
由表4可知,在200有效样本中,清北及同等级海外院校样本数占比5%,985及同等级海外院校样本数占比25%,211及同等级海外院校样本数占比49%。在清北水平的高校中有50%智商处于130左右,在智商130水平中高学历现象也最突出,这个现象则是国情造成的。虽然智圈有规定说智圈不看学历,只看智商,但这个规矩就是既有学历又有智商的人制定的。综上所述,年龄、学历、国情是国内外智圈的最大差异。
3.2中国智圈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智圈的领导者是胜寒与GFIS,这两者基本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分别对应门萨和WIN,但基于前文提到的差异,中国智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是领导人能力的问题,这两家协会的领导人均为二三本,虽然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低学历的人难以拥有高格局,而事实也证明笔者所述。
胜寒作为中国最大的协会,手中有着最优质的资源,但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只是反复收割着会费。长此以往,胜寒未来最大的市场便是人力,通过手中的人力对下家与上家进行双向收割来谋取钱财。但人力往往是最廉价的,最没有发展空间的,格局也是最小的。
GFIS的领导人张智彬和陈文锦相反,在笔者看来他真的很努力。首先他充分发挥了会员优势,利用优质会员举办综艺节目《聚变:天才的对决》,还利用优质会员给自己协会出题举办月赛吸引更多人参加,还在很多自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不过这些事都失败了,综艺节目没搞起来,月赛做的人越来越少,自媒体平台上的文章与智圈毫无关系,基本吸引不到什么人。客观来看,张智彬只是努力错了方向,他没有顺应国情和会员结构去发展智圈,因此落得一场空。
笔者认为,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源也崇尚高智商,所以聪明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去发展,而这些聪明的人日后基本也有所作为。因此在国外,高智商与高能力挂钩。在中国最能检验能力的并非智商,而是高考、竞赛、学历。但由于”智商”这个概念是舶来品,因此大多数人会认为高智商在国内也等于高能力,实际上并不是的。而中国往往被认为是高能力的人智商虽然不低,但也不算极高,那些高智商但被认为是低能力的人也因为自己能力不高而不敢承认自己是高智商,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4 总结
中国的智圈要想有长远的发展,正确的方向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通过大企业的信用背书还是改变会员结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正确的领导方向,相信中国的智圈能真正步入大众视野。
参考文献
[1]a b Mackintosh, N. J. (1998). IQ and Human Intellig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5. ISBN 978-0-19-852367-3. Lay summary (9 August 2010).
[2]The history of I.Q Test for the High-Range[EB/OL].https://iq-tests-for-the-high-range.com/history/
[3]A Brief History of Mensa’s International Structure[EB/OL].https://www.mensa.org/mensa/history
[4]WIN STRUCTURE[EB/OL].https://www.iqsociety.org/win/win-structure/
[5]Early advertisement for the Test For Fenius[EB/OL].https://iq-tests-for-the-high-range.com/history/tfg_ad.html
[6]World Genius Directory[EB/OL].http://psiq.org/
[7]Esotericists[EB/OL].https://esoteriqsociety.com/esotericists/
[8]中国天才名录[EB/OL].http://www.chinahighiq.com/col.jsp?id=105
[9]中国高智商协会(胜寒)[EB/OL].http://www.ittpdbc.com/
国际高智商圈发展史及中国高智商圈的发展困境.pdf |
|